发展巡礼

发展巡礼

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巡礼 > 正文

聚力深耕结硕果 分子之上谱华章——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十年发展巡礼(2015-2025)

时间:2025-09-23编辑:夏晓璐  预审:李丹审核:常树宝 来源: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预审人 李丹 审核人 常树宝

过去十年,是中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十年,也是学校一体推进“申硕更大”、建设应用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十年。作为学校办学历史悠久的学院之一,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创新能力为核心,遵循化学学科发展规律,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全院师生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共同走过了一段砥砺前行、硕果累累的发展之路。

强化政治引领,党的建设工作开创新局面

学院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深化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7次。院党委严格执行两项制度,“三重一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各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在全校率先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打造省级样板党支部1个,校级样板支部1个、“双带头人”工作室1个,党委获批校级标杆院系、校级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

聚焦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质量实现新提升

学院坚持深耕学科专业建设,化学(师范)专业为学校首批通过国家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专业,获批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3项,“生物医药”硕士点获批校第一批硕士学位点,现拥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获批省级质量工程62项、教研项目24项,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获批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教坛新秀3人。坚持推进产教融合,获批安徽省“双特”项目1项,与华益药业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开设高端制剂与创新辅料现代产业学院,获批国家一流课程1项、省级一流课程4项、省级教学团队5项。学科竞赛成果丰硕,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国赛铜奖1项,在全国、长三角地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等国家级赛事中获奖50余项。就业工作扎实有效,考研录取率连续多年排名学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96%以上。师资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引进博士22人,晋升教授6人、副教授13人,专任教师博士比达75.7%。1人获安徽省C类人才项目,1人入选江淮英才,1人入选安徽省特支计划创新人才,1人入选安徽省领军人才教学名师。

坚持创新驱动,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能级迈上新台阶

学院坚持不断探索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科研项目数量与经费显著增长,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6项,横向到账经费2055.28万元。教师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项,获批安徽省药食同源天然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实验室、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应用化学研究所等科研平台,1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学院深度融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探索拓展产学研合作育人机制,与华益药业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合肥立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基地实现了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行知学堂”服务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近千名,多次获省级、校级表彰。师生踊跃参与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企事业单位挂职等,不断提升服务地方能力。

深化开放融合,国际合作办学构建新格局

2015年,学院与爱尔兰香农理工大学(原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合作开设制药工程(中外)专业,作为学校唯一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该专业积极构建以OBE理念为导向的“同开出、双共建、多模式、两校园”人才培养体系,采用混合式分层教学新模式,以学生为本,紧扣制药企业需求,全面培养应用型人才。十年来,该专业运行平稳有序,在校生规模稳定增长,就业市场广阔,升学率超过30%,其中出国出境留学的占比11.6%,成为学校国际合作办学的标杆。

回望过去十年,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在党建和事业发展各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综合实力。在收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迎接校庆70周年之际,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全体师生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继续为学校早日实现更名大学奋斗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联系我们

三孝口校区:合肥市金寨路327号 邮编:230061

锦绣校区: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莲花路1688号 邮编:230601

滨湖校区:合肥市黄麓科教园区书香路 邮编:238076